孔丘离开鲁国,西行、西南行,到过卫、曹、宋、郑、陈、蔡六国。
《庄子·天运》说,孔子跟老聃讲,“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孔子干禄,见过“七十二君”,有点夸大。这是寓言,不可信。这些国家,都是小国。它们的西边是晋国,南边是楚国,才是大国。他想去晋国,据说走到黄河边,没有过河;到过楚的边境,也未能深入(《史记·孔子世家》)。大国都不接纳。他做官,只有两个国家,卫国和陈国。时间最长是卫国。
孔子对卫国感兴趣,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是“卫多君子”(《左传》鲁襄公二十九年),有很多干练的大臣,但另一面,卫国的坏人也很多(如南子、弥子瑕和宋朝)。卫灵公,凡事听于南子,南子淫乱,私通宋朝,导致卫太子蒯聩逃亡晋国,这是后来卫乱的祸根。孔子对卫灵公的评价是“无道”(《宪问》14.19)。他离开卫灵公前,卫灵公曾问陈于他,向他请示军事,估计是为了对付晋送蒯聩回国。孔子对卫灵公很不满,他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卫灵公》15.1)。卫灵公死于西方纪元前493年的夏天。孔子是在此之前离开卫国。
《述而》7.15,冉有问子贡“夫子为卫君乎”,可能与此有关。卫灵公问陈,原因是什么,有各种推测。也许,他知道,自己死后,晋人会送蒯聩回国,必有战事,所以问孔子。
卫国的政治,背后有晋国的阴影,就像鲁国的背后有齐国的阴影。卫灵公死后,晋国的赵简子用武力送蒯聩回国,但卫国却立蒯聩子为卫出公,拒绝接纳,蒯聩不得入。孔子避卫乱,转仕陈湣公。在陈期间,他一度考虑去晋国。这是很重要的插曲。
西方纪元前490年,赵简子围中牟,佛肸以中牟叛,佛肸召孔子,孔子曾动心: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阳货》17.7)
在《论语》中,此事和阳货之召、公山弗扰之召列在同一篇,绝非偶然。这是孔子的第三次动心。孔子去卫,是学伯夷、叔齐(《述而》7.15)。伯夷、叔齐,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微子》18.8),但这次动心,却是属于“降志辱身”。子路反对他去,说我可亲耳听过您的教导,这种叛变主子的事,君子是不能参加的。孔子回答说,硬的磨不薄,白的染不黑,我总不能像挂在墙上的葫芦,只中看,不中吃吧。当官对孔丘有很大诱惑,但如果到处都是坏蛋,你又怎么当?
政治,都是依靠现成的政治力量,一恶降一恶。这和道德完全是两码事。没有好蛋,只能坏蛋里面挑好蛋,把坏蛋当好蛋,但这样一来,道德还怎么摆。
孔子仕陈湣公,《论语》毫无记载,只提到一位陈司败(《述而》7.31)。卫国才是他最上心的地方。
孔子仕卫出公,在西元前488年,即卫出公即位的第四年。子路问,老师为政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13.3)。当时的卫国,是处于蒯聩父子争政的危机之中。他们两个,父不父,子不子,怎么正?子路认为,老师的想法太迂阔,被孔子痛骂。孔子的施政纲领,还是当年答齐景公的那一套,当年不行,现在也不行。
孔子居卫,对卫国的政治参与太深。他的学生,仲由是卫蒲邑大夫(蒲邑是卫御晋、楚的门户),高柴是卫士师,都是卫出公的臣下。孔子返鲁前,孔子返鲁后,他的学生都穿梭往来于鲁、卫之间。孔子回到鲁国,仍不能忘情于卫国的政治,继续支持卫出公。这是仲由死卫的原因。
西元前480年岁末,蒯聩自戚入卫,高柴逃跑,仲由死于难,被人剁成了肉泥。孔悝立蒯聩为卫庄公,卫出公逃往鲁国。二君废立,背后是晋、鲁斗法:晋国支持蒯聩,鲁国支持卫出公。仲由之死,让孔子深受刺激。次年四月,孔丘含泪离开了人世(《左传》哀公十五年和十六年)。
————这个结尾很悲剧。
孔子在外多年,心情很不好。比如,他在卫国,独自在屋里击磬,铿铿作响,甭提有多烦。这种烦恼,无人会,反而让个背着箩筐打门口过的汉子给听出来了: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蔑)之难矣。”(《宪问》14.39)
翻成白话文:他说,这是谁在击磬呀,肯定有心事。你那点心事也太俗了吧,不就因为没人理吗!孔子的烦恼是“莫己知”————谁都不搭理,谁都不理解。
该跑的地方都跑过了,剩下的只是浮海居夷。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5.7)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9.14)
他说的海,是离他最近的黄海。黄海,古代两大港口,一个在今山东胶南市,一个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连云港有个孔望山,传说孔子在此望海)。九夷在淮河下游,今安徽、江苏一带。他想上哪儿?吴、越?还是更远的地方?这是赌气话。他很失望,也很绝望。
心情最坏的时候,他气得连话都不想说。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17.19)
孔子的无所遇,像什么?古人的说法,是“丧家之狗”。古人讲孔子周游列国,经常提到这个故事。它反映了孔子的真实处境。
孔子的话,充满自嘲,但不失冷静。
在无情的命运面前,他保持着清醒。
本文源自:凤凰网·历史综合 2010年01月20日
菠萝菠菜( QQ 1205203007) 2013-12-23 15:04:55发出
孔二在创立天子天命论的时候,他正想极力地做鲁国的大夫,所以做了诸侯鲁国的一个掌刑奴才,搞得他要虚荣的内心很没面子。当时鲁国内有个少正卯,开学堂老讲刑法的事情,让孔二觉得被越俎代庖了,于是当奴才7天就杀了少正卯全家。后来做了几十年的丧家犬之后,到了老年了就说,“你们这些大夫啊,都应该让我来做诸侯,我做诸侯的话就让境内的尊重我这个老年丧家犬,让幼年人知道什么叫做幼稚!”。这简直就是心理变态嘛!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
少昊金天氏苗裔五姓群: 72259295 (一群)
少昊苗裔金姓群: 143652298 (二群)
少昊金天氏苗裔群: 219407938(三群)
金天氏裔子沈 姒(及夏后氏) 蓐(rù)黄 赵
宗亲群: 207767223 (四群)
中国金姓群: 112339037 (六群)
中华金姓群: 89286357 (七群)
少昊金氏群: 219362208 (八群)
信息交流群: 80351938 (九群)
行善积德群: 87554428 (十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