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向老子李聃求学 但老子似乎看不起孔子_文化荟萃_少昊金氏世界
首页
到顶部
到尾部
文化荟萃

孔丘向老子李聃求学 但老子似乎看不起孔子

时间:2013/2/5 23:59:42  作者:  来源:  查看:736  评论:0
内容摘要:一  孔丘向老子李聃求学 孔子比老子小二十岁,闻老子博学多才,欲拜为师。这日。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古通今,知礼乐...
一 

 

孔丘向老子李聃求学

 

孔子比老子小二十岁,闻老子博学多才,欲拜为师。

这日。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 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子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 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后,孔子向老子辞行。

 

    老子送至馆舍之外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子伫立岸边,不觉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 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子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 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 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子忙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问:“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 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孔丘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 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 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对老子十分敬重,但老子似乎不大看得起孔子

 

孔子对老子十分敬重,钦佩有加,但老子似乎不大看得起孔子。

在老子面前,孔子谦虚得象个小学生。有一次,孔子带着颜回、子路等几个得意门生去洛阳向老子学习礼教,等了几天才见到老子。刚一入座,孔子便迫不及待地表明来意,想问问老子修道进展如何。谁知老子并不立即回答,只是张着嘴,露出稀稀拉拉的几颗牙,问道:“你们看我的牙如何?”孔子等面面相觑,都揺了揺头。老子又伸出舌头说:“这舌头呢?”颜回等越发弄不明白了。见孔子有所醒悟的样子,老子对孔子说:“想必你应该清楚我修道几成了吧”。孔子忙说:“先生学识和道行真是名不虚传,学生听了真是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辞别老子,见颜回等疑惑不解,孔子笑着对他们说:“这次我们真正的学到了大智慧。老子的意思是说,牙齿虽硬,上下咀嚼久了,也会残缺不齐。而舌头虽软,却能以柔克刚,所以完好无损。”

还有一次,孔子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澡,正木头似地站在那里等头发干(——古人头发很长,没有像今人一样修剪头发),孔子只好退出来等。待见面,孔子说:是不是我看错了呢?刚才我看到先生如朽木一般,好象超然物外。老子说,你所说的朽木是指人与骨皆朽,唯独其言犹存?其实我是在原始的虚无之境中游历。

见孔子困惑不解,老子大致向孔子讲解了万物的起源和生成变化的发展规律和自己对穷究事物发展规律并乐在其中的认识。他说,万物生长就象昼夜轮回,都是自然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关键是自身不因外界的变化而丧失。何况万物变化没有终极,不需要我们去担心。孔子听了佩服不已,回家后对颜回说,我对大道的理解,就象小虫一样浅薄,如果没有老子启发,我真不知天高地厚啊。他还对子贡感慨道: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兽能奔走。能走的我可以用网网住它,能游的我可以钓它,能飞的我可以用箭射它,至于龙,我完全不知它扶揺直上九天,出神入化。我今天见到老子,就象见了遨游在太虚境界中的龙一样,其深奥的思想让我自愧不如,难以捉摸。

老子虽然给孔子讲了很多道理,但依旧看不起孔子。一次孔子想去拜见老子,但又怕老子不见有辱面子,先叫颜回打前站,老子知道来意后,说:你那老师啊,要跟我学习三年,我才可以教他。

当然老子看不起孔子是有原因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孔丘功利心太重。

老子曾告诫孔子,君子应因时、顺时而动,不可逆时强求。要虚心强腹,弱志强骨,常使无欲。

而孔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所谓政治主张,并极欲从事政治工作,还广授门徒,帮自己吹嘘,想完成自己所谓的救世宏愿。其真正目的还是想做大官,实现功利目的。

老子认为应该潜心修身修道,就象好的商人纵使有万金也深藏不露,虚怀若谷。真正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君子往往大智若愚。

老子教育孔子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老子的意思是要孔丘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物欲,潜心修身修道。

孔子不尊重自然规律。在老子看来,道就是自然规律,涵括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变。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修道最重要的是道法自然。

有一次,老子问孔子读什么书,孔子说《周易》,并强调圣人都读它。老子又问,圣人读它,你为什么要读它呢?你知道书的精髓是什么?孔子回答:仁义。老子说,仁义是什么?仁义就象夏夜里在你耳边嗡嗡叫的蚊虫,弄得人心神不宁,只能增加烦恼和不安。鸿鹄不洗而羽毛洁白,乌鸦不染而全身漆黑,天高地厚,日月光芒,星辰排列有序,世间万物各不相同,这都是自然规律。修道,就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去创造和改变它。你宣扬那些虚假的仁义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找丢失的羊一样,只能将羊吓得越跑越远。你是在违反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老子再问孔子,你也得到了吧?孔子说,我求道27年,仍未得道。老子说,那是你不了解道的真谛。道如果可以作为馈赠东西,那人们会争相献给君王和亲友。道如果能说清楚,那人们只要告诉自己的兄弟就可以了。道如果可以传承,那人们就传给子孙。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对道的正确认识,不在自然规律中去寻求和领悟,道是不会来到你心中的。

二,孔丘没有创新精神。

孔丘周游列国14年,进行政治游说,目的就是要克已复礼。对此,老子不以为然。老子在周朝时做过守藏史,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博物馆馆长,对周朝的礼仪制度是非常清楚的。而孔子只是从文献和书籍中接触和学习周礼,并对周礼推崇备至,加上自己的一些认知和思想,广为传播。老子认为这些东西毫无新意,只是拾人牙碎,蹈人覆辙。孔子曾十分苦闷地向老子诉苦,我努力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游历 14年,宣扬先王治国之道,讲述周王、召公成功之路,游说了70多个国家,但主张都不被他们采纳,看来人们太难被说服了。老子笑着说,你那“六艺”都是先王时代陈旧的东西,你宣扬那些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是陈旧相因、重蹈覆辙的东西,说了有谁听呢?老子所说的,一针见血,道破孔子周游列国十多年,游历七十多个国家,踌躇满志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却碰得满鼻子灰、毫无结果的真正原因。

三,老子和孔子谁厉害?

其实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

老子潜心修道,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活了一百岁。孔子物欲在心,总想出人头地,活了七十二岁。

老子效法自然,讲究个人修行,最终道化成仙,成为民众顶礼膜拜的太上老君。孔子推崇政治,教化治民之道,被统治者封圣,成了“孔圣人”,但依然是个“人”。

老子被奉为道教的道家之祖,孔子被视为儒家之宗。尊道行为更多的是民众的自发行为,尊孔却更多地被赋予了政治的、官方的含义。道观香火旺盛,孔庙气势威严。

 

 

本文来源:

http://xiaozu.renhe.cn/showtopic/281013

发表于20121025

 

 

编后语

《道德经》是经   《论语》是论

记得有报道说德国人喜欢中国的老子,特别是德国的球星贝肯鲍尔特别欣赏老子,连他现在乘坐的专机德国人都取名为“空中老子”。贝肯鲍尔从小就看老子的《道德经》,他称雄足坛后不忘老子的忠告“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引起很多人不解。当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几十年来,老子的道德经一直放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 

老子西出函谷关前留下四千九百九十九字的《道德经》。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他的《论语》是后人整理而成的。 

 

在佛教中,只有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才是经,而后来的修行者所说的,都是论。

例外的一,《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观世音菩萨在释迦牟尼前说的,主要是说给舍利弗听的,是观世音菩萨为度舍利弗而说。

例外的二,《坛经》是肉身菩萨慧能大法师在中国说的。

慧能法师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祖师,可以说,慧能法师不仅仅是禅宗的六祖,慧能法师也是中国佛教的创始人,也可以说,释迦牟尼是印度的佛,慧能是中国的佛。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

少昊金天氏苗裔五姓群: 72259295 (一群已满)

少昊苗裔金姓群:  143652298 (二群)

少昊金天氏苗裔群:  219407938(三群)

    金天氏裔子 姒(及夏后氏) 蓐(rù)黄
            宗亲群: 207767223 (四群)

中国金姓群:  112339037 (六群)

中华金姓群:   89286357 (七群)

少昊金氏群: 219362208 (八群)

信息交流群: 80351938 (九群)

行善积德群: 87554428 (十二群)

 

 



相关文章
    Powered by OTCMS V2.2